首页 >  资讯中心

翻译行业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日期:2016-3-17  点击数:21       分享到

 

翻译行业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Translation

 

从事翻译工作已有一段时间了,之所以选择这份职业,一是和专业对口,再是自身的兴趣所在,还有就是自身对当今社会需求考量而做的决定,简单说就是觉得做翻译有前途。但是静下心来细想,我是否真正的了解翻译这个领域?当今翻译行业的现状如何?而自己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译员还有多长的路要走?自已以后的努力方向又是什么呢?这段时间在工作之余,通过多方渠道对翻译行业进行了一些深入的了解,也对自身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位,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翻译行业的认识与了解,以此共勉。

翻译这个职业是自古就有的,且是自古就不可或缺的,发展到当今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外交中的各种文献、论文、及新闻等文件的翻译量与日剧增,使得翻译这个行业越发的炙手可热,现在我们就一起了解以下翻译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中国翻译的昨天是辉煌的。我们所说的“昨天”,一般指自晚清至1949年前这一时期。其间,出现了具有拓荒意义而且起点很高的译著、众多足以名留青史的翻译家和高质量乃至具有经典意义的译品。此外,由于解放思想,鼓励论争,容纳歧见,在翻译理论上也有很大建树,甚至可以说,为尔后的翻译树立了理论标杆。代表人物如严复,翻译了《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群己权界论》(On Liberty)等八部西方著作,将“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等生物进化论思想引入社会学,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得到了梁启超、蔡元培、胡适等的高度评价,称其为介绍近视西洋思想的第一人,对中国翻译作出很大贡献,还确立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成为后世中国译者尊奉的圭臬。且这一时期的突出现象是很多翻译家都兼是作家,如不通外语却翻译众多国外著作的林纾,还有胡适、鲁迅、郁达夫、徐志摩、郭沫若、冰心、林语堂、梁实秋、傅雷等等,皆是文学兼翻译之大家,足以看出翻译队伍之庞大,那个时代翻译之昌盛。

当时翻译之繁荣也要归功于翻译家的献身精神和敬业精神,虽然也存在着难以避免的缺憾,如白话文不成熟所带来的译文非文非白的尴尬,但过往的中国翻译是亮丽而骄人的。

今天的中国翻译不可以“兴”“衰”二字一概而论。随着现代社会的急速发展,经济日趋全球化,国与国之间交往频繁,人口的流动性增大,翻译也愈发显现其作用,助推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人们说及翻译,已经不再囿于笔译,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已使口译的用途越来越广,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就口译而言,中国的翻译正处于空前发达的时期。这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口译活动十分繁荣。像外交、文化、体育、军事、科技等等哪一方面也少不了翻译,只不过工作多为“隐性”。 说白了,凡是涉外领域,都少不了翻译的支撑,而在我们这样一个对外开放的时代,可以说无处不涉“外”,因而社会对翻译的需求,空前地巨大而急迫。

而且当前的翻译,总体说来,准确性比较高。原因很多,如词典等工具书越来越完备,互联网技术高速发达,使得翻译更加便捷。但是当今的翻译行业寡头局面持续,这就需要翻译公司及一些翻译社进行转型与升级。

对于中国翻译的将来我们应持抱乐观态度。如今经济振兴,民生改善,国家一方面为了谋求进一步发展,需要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另一方面需要向世界宣示自身形象,进一步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这两方面的需求,都会促进翻译的生长,翻译事业也会得到更强有力的支持,翻译界一定会更有作为。但是,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应该尽快为翻译正名,纠正轻视翻译的做法,给翻译以应有的地位,并大幅度提高译者的待遇和报酬,使整个社会觉得翻译是一个备受尊重,且能得到应有回报的职业。避免像孙钟旭这样优秀的译者的悲剧再次发生。此外,译者要自律,要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翻译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需要长期用功夫,具备多方面文化素养,以及全身心投入。

部分资料来源:知乎网、中国翻译协会网  

本文由石家庄朗文翻译服务有限公司叶静整理发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