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翻译有哪些可读性和翻译策略
作者:朗文法律翻译专家时间:2015年3月27日
法律语言用语庄重,结构复杂,文词冗长,表述追求精确,严密,多使用法律术语,行话和套话。石家庄朗文翻译公司认为法律翻译则必须跨越不同的语言体系,不同的法律体系,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语际转换,其涉及面之广,其难度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法律翻译理解原文难,转换成目的语更难。有人说翻译法律遭罪,读法律翻译更遭罪。
从事过法律翻译的人士都有过这样的尴尬与感慨:法律翻译太难了!即使译出来也诘屈聱牙,专业人士看不起,非专业人士看不懂。公开出版的法律汇编、论文、专著中,法律翻译译文可读性差强人意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规约性和信息性功能的实现,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提高法律翻译译文可读性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译者既应对作者和原文本负责,同时也考虑目的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发挥译语优势,发挥译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本文以近年来公开出版物中的相关实例为语料,从五个方面分析影响法律翻译译文可读性的因素,探讨提高译文可读性的翻译对策。
任何翻译活动都必须服务于社会,使社会受益,因此,社会效益是检验翻译的意义,翻译的质量和翻译的价值的标尺。法律翻译作为沟通东西方法律制度的桥梁,在促进国际交流有序化、法治化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衡量法律翻译成败的标准就是其发挥社会效益的好坏。石家庄朗文翻译公司资深法律翻译译员提出了翻译的社会效益观,其中包含目的语可读性原则,所谓“可 读性”是指书面语词语组合、章句及至语篇的可读程度,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要素:一、合乎语法;二、合乎习惯;三、对文体的适应性;四、含义明晰;五、条理性。
一、合乎语法(grammaticality),每一种语言都按自己特有的形式来组织和它相对应的经验材料,因为一种语言和另一种语 言的词汇意义和功能的分布情况是各不相同的。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汉语无屈折 形态变化,句子组织以意念为主轴,语法具有隐含性,所谓“形散神聚”,而英语句子结构则以主谓结构为主轴,具备曲折型形态表现手段和严格的形态规约。造成法律翻译的译文违反目的语语法规则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照搬目的语语法结构,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涉及到词的搭配,句子的结构、语序,以及衔接手段等方面。因此,“与汉语有关的语际转换,必须较少地重视同步对应转换,更多地重视非同步对应转换,也就是说对应不发生在形式平面而发生在意义平面”。以意义为基础的灵活对应和功能代偿应该成为法律翻译遵循的基本原则。在英汉法律翻译中,常见的问题有词语搭配不当、虚词误用、结构拖沓累赘等语病。